重磅!國家出手穩工資、穩就業!3月工資將有大調整 |
發布時間:2020-03-16 丨 閱讀次數: |
疫情沖擊下,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不少職工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風險…… 弱弱地問一句:盆友,疫情之下,你的工作和工資都還好嗎?又該如何穩就業、穩工資? 別慌,國家出手了! No.1 你被裁員或降薪了嗎? 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企業無法正常營業,現金流驟減,甚至歸零,但是各種費用支出依然龐大,無奈選擇裁員、停工、調崗、降薪等各種自救措施。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日前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約86.5%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其中近30%反映影響“特別嚴重”,將導致虧損。資金緊張是企業最大壓力之一,近九成企業賬上資金撐不到三個月,能支撐半年以上的企業不到10%。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宣布堅持不裁員、不降薪。有企業老板手撕員工要求減免工資的聯名信,稱“賣車賣房也要確保員工有飯吃、有班上”。 No.2 國家出手穩就業、穩工資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一方面是企業生死存亡,關系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職工的飯碗和收入,事關社會穩定。 為了穩就業、穩工資,國家已經出招了! “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大規模裁員。” 2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 對于如何穩就業、穩工資,人社部副部長游鈞給出了3招: 1、鼓勵企業和職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指導企業和職工通過協商,采取調整薪酬、縮短工時、輪崗輪休等方式來穩定崗位。 2、政策幫扶到位。通過減稅降費、援企穩崗等補貼來減輕企業的負擔,使企業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3、指導督促確實需要裁員的企業,依法規范裁員,防止違法裁員,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當前宏觀調控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實施“生存性政策”,即給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保障其生存能力,減少倒閉。 No.3 鼓勵少裁員不裁員政策發放“大紅包” 當下,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紅包接踵而至,在貸款、用工成本、房租水電成本上給企業紓困,以避免企業因為現金流問題而裁員、降薪。 1、低息貸款 央行先是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隨后又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 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增加3000億元低息貸款,定向支持個體工商戶。 2、大規模降費 國務院決定階段性減免相關費用,預計減免規模將超5000億元。 3、減免房租水電成本 數據顯示,大一點的餐飲店,房租和水電費占到總成本的15%到20%左右,理發、服裝、小百貨等行業的房租水電成本也要占到總成本的30%左右。 4、電費降低了! 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除高耗能行業外,工商業電價階段性降低5%。 5、房租減免了! 國務院提出,鼓勵各地通過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式,支持出租方為個體工商戶減免物業租金。 目前,北京等很多地方已經出臺減免房租的措施。 6、穩工資 人社部提出,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企業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 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職工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應當發放生活費。 No.4 失業了也有錢可以領 疫情期間,萬一你失業了,也是有錢可以領取的!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2月19日表示,允許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對符合領金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 對其他參保繳費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具體期限由各省確定,確保參保繳費的失業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也就是說,如果你被裁員,符合領取失業金的條件,可以領取失業金;自己主動辭職,不符合領取失業金條件,也可領取失業補助金。 按照失業保險條例規定,領取失業金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繳費滿1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三是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目前,很多地方提高了失業金標準。 至少已有包括貴州、山東、遼寧等地提高失業金標準到最低工資標準的90%。 多地也明確了領取失業補助金的條件。 比如,遼寧提出,為疫情防控期間因個人原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失業的參保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發放標準按疫情防控期間失業保險金標準的95%執行。 陜西明確,從2020年1月1日起至疫情解除,對受疫情影響失業,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但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人員,按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發放失業補助金。 |
|
|
|
|
|
||||||||||||||||||||||||||||||||